在资金运用上,主要用于个人或家庭除购买住房以外的其他消费或经营,目前结构约为"30%小微业主经营性贷款+70%工薪阶层消费贷款"。
都知道,客户越下沉,越考验银行的风控能力。定位中产的"新一贷",主要通过获客、信息、审批、贷后四步把控风险:
(平安银行"新一贷"业务及风控流程)
新一贷的获客途径,除了银行传统的中介模式(客户经理联通中介平台)和金服模式(电话销售)外,平安银行还独有依托集团百万寿险代理人的综拓模式,挖掘和迁徙集团优质客户,这是平安银行最大的优势所在。
因此,新一代产品的规模自2016年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,贷款余额从2016年的300亿,发展到现在的1500亿,不到三年增长了5倍。但凡事都会有两面性,在新一代快速扩张的同时,产品不良率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。
(平安银行新一贷贷款余额及不良率)
数据显示,目前新一贷的不良率为1.14%,较年初上升14个bp,不到两年增长了快一倍。这也让外界质疑其风控水平究竟如何,但因为时间还较短,目前仍处于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阶段。但就公开资料来看,新一贷核销前的不良率不超过3%,收益率位于14%-17%之间,处于中等范围。
2、汽车贷
平安银行于2002年成立了汽车金融事业部,较早的全面切入个人汽车消费贷领域,依靠组织优势、先发优势和集团优势,创设了新车贷、二手车贷、车抵贷、保费贷等围绕客户买车、用车、养车、换车全生命周期、各消费场景的系列产品,
所谓组织优势。即业务采取事业部模式,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、运营、销售体系,不仅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、执行落地;还因业务团队高度专注,能有效挖掘、掌握汽车厂方或经销商信息,及早建立合作关系、圈占行业资源;先发优势,即开展时间较早,于细分市场起步阶段率先打响品牌,赢得口碑;后续通过长期持续的创新、反馈、优化,积累丰富经验,强化综合实力;集团优势。即协同平安集团旗下的汽车之家、汽车保险等,从客户和产品两端整合集团资源,相互引流、交叉销售的同时提高客户黏性和单客财务贡献。
数据显示,平安银行的"汽融贷"自开展以来规模稳定增长,至2018年末余额已达1720.29亿元。目前市占率达到了17%左右,持续领跑同业。后续集团资源的协同开发,以及业务重点顺势由新车转向二手车贷款,均为其稳定增长提供了支撑。
(平安银行汽车贷款余额及不良率)
同时也注意到,鉴于汽车的大型消费品属性,汽融贷业务对象中的高质量客户占比较高,不良率显著低于一般消费性贷款,资产质量相对无忧。但因全球汽车市场疲软,平安银行的汽车贷业务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,这会影响到市场对于平安银行汽车贷业务未来的增长预期。
缩减对公业达到节流效果
开源节流、是平安银行快速转身的根源所在,公司在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的同时,不断地缩减对公业务的比重。平安过去的对公战略以中小企业为主,贡献了较高的资产收益率。但随着风险逐步暴露,不良贷款加速生成,对公不良率从底部的0.78%飙升到了2%以上,此外关注率和逾期率也居高不下,存量不良压力成为前期平安银行估值的主要压制因素。
(平安银行企业贷款总额及不良率)
因此,在此轮战略转型中,平安对公业务定位"打造精品公司银行",具体包括"精选行业、精耕客户、精配产品、精控风险"。起初着重践行精选行业和精控风险,一方面新增信贷投放精选行业,另一方面精控风险"排毒瘦身",加速问题资产的风险暴露和不良核销。对公贷款规模与占比双降,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63.3%降至2018年的42.2%,初步化解了资产质量包袱。
在精选行业方面,公司将行业事业部制升级为垂直运营的"行业银行",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。一方面有序压降、退出重资产和高风险行业。数据显示,平安银行的制造业、商业类贷款占比从2016年的11.7%、10.7%分别降至6.0%、5.1%;另一面,将腾挪出的资源用于深耕十大精选行业和政府类金融配套服务,并探索"商行+投行"、以小撬大的成熟业务模式。
(2017-2018对公贷款行业压降情况)
针对存量资产质量问题,平安银行主动加速暴露,2018年末不良暴露率为11.82%,至
2019Q1进一步提升到了12.91%,存量风险暴露已相对充分,未来资产质量的不确定性将回到行业平均水平。
"不良暴露率"=(2017-2018年累计核销及转出+2018年末不良余额)/
2016年末(一般性公司贷款+经营性贷款)
此外,平安银行于2016年成立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,从不良的分散式清收逐渐转为集约化经营,推动"变废为宝"。2017、2018、2019Q1分别收回不良资产64.45、187.44、95.22亿元。
经过两年多的调整,平安银行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已基本回归行业均值,关注率和逾期率回落至3%以内,不良偏离度也降至1以下,基本为后续发展扫除了障碍。
(上市股份行资产质量指标对比)
相应的,公司业绩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善。2017年平安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-1.8%和2.6%,到2018年提升到了10.33%和7.02%,2019中报进一步强化至15.88%和17.90%,在股份行中位居前列。净息差连续四季度环比上升,ROE同比降幅逐季收窄,盈利能力不断改善。转型起步阶段初战告捷。
总结
2019年起平安银行进入转型进阶阶段,在集团"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"的总体规划下,进一步深化科技赋能、零售提质、对公做精。所以从短期看,对公重回正常发展轨道,至少不会再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;中长期看,零售持续增质提效。依托平安集团的用户基础,以及这两年的零售用户沉淀,未来会有不错的业绩释放。
零售业务虽好,但零售占比高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提估值。好的零售业务不仅要有"量",还要有能形成护城河的"质",这是由客群、产品、渠道等共同搭建而成的。体系化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。唯有"质"、"量"兼得的好零售,才能帮助银行实现高估值。最典型的就是宁波银行、招商银行与平安银行的鲜明对比。因此,平安银行势头较好,但还需继续努力,才能享受市场高估值。
(上市银行2018年零售收入占比与估值(PB)散点图)
考虑到平安银行的增长,以及其零售业务趋势。可以给予其1.3倍PB估值,目前平安银行的每股净资产为13.78元,对应的股价为13.78*1.3=18元。因此平安银行在18元以下属于合理估值以下,目前股价16.8元,具有较好投资价值。
我是李康,感谢您的浏览转发。李康研报,既要读万卷书,也能行万里路,还将寻风口的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