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汽车抵押贷款变成“坑”?
近些年,汽车的普及,不少人在应急需用钱时,选择了汽车抵押贷款,却没想到自己可能因此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坑。
微信里王帅和我讲到,他是一位电商创业人,因为公司经营需要资金周转,弄得手头十分紧张。
在翻手机时,他无意间看到一条关于汽车抵押贷款的朋友圈广告,宣称“有车就能贷,只需绿本,车照开,快速放款”。
王帅心想,反正自己有车,不如试试看。
于是,他联系了广告中的贷款中介,一顿操作下来。
很快,他就获得了一笔贷款。回来几天后,在还款过程中,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首先,他发现自己实际到账的金额远低于合同上的贷款金额。
经过一番询问,他才得知这是所谓的“砍头息”,即贷款公司在放款前就已经扣除了一部分费用。
王帅感到十分不满,但他已经签订了合同,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还款。
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,后来逾期了20天,贷款公司突然以他逾期未还款为由,私自将他的车拖走。
02
“砍头息”与逾期风险
王帅的遭遇并不是个例。网上类似的投诉和案件屡见不鲜。
“车抵远程预审,0.85-1.28%”“随借随还,当天放款”……看似车抵贷的营销宣传,实操过程中却把人带入融资租赁的“泥潭”。
许多人在急需用钱时,选择了汽车抵押贷款,却没想到自己可能因此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。
投诉频发:车抵贷成消费者投诉重灾区
在“黑猫投诉”平台上输入“车贷”,发现有近2200多条相关投诉。
投诉主要集中在:以各种名目变相收取高额“砍头息”,实际到账普遍低于合同金额;高利率,有的超过24%;以各种理由私自收车,暴力催收。
网上众多消费者深受其害,因自身资金需求寻求车抵贷,本想借此缓一时之急,但却被诱导签署了融资租赁合同。
说好的车抵贷款结果成了售后回租业务,伴随其中的还有各种好处费、中介费、GPS管理费和租金费,而扣款利息也远超宣传利率,甚至高出监管规定……
03
合同陷阱:车抵贷变“融资租赁”
以为办理的是“汽车抵押贷”实际却是“融资租赁”。
首先,一些不法贷款公司会利用车主急需用钱的心理,故意隐瞒真实情况,诱导车主签订不合理的合同。
这些合同往往存在高利率、高额手续费等不合理的条款,让车主在还款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。
其次,一些贷款公司会在放款前以各种名义收取高额的“砍头息”,导致车主实际到账的金额远低于合同金额。
最后,一些贷款公司还会设置苛刻的提前还款违约金,高额逾期罚息,一旦车主未能按时还款,就会面临车辆被拖走、高额滞纳金等风险。
以为自己是在抵押贷款,却没想到自己实际上是在租自己的车。
这种认知的偏差,往往导致消费者在后续还款过程中陷入困境。
原本以为沟通宣传的是汽车抵押贷款,但签署合同时并未仔细确认合同细节,也未被告知融资租赁问题,直到事后细看才发现车辆所有权已经被转让。
然而,在签订合同后,才发现合同并非车抵贷业务,而是与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(回租)。
04
擦亮眼睛,法律维权
本以为签订的是正常的车抵贷合同,完全不知道融资租赁的风险和车辆归属问题。
针对这种情况,有律师指出,中介公司对外宣传可以办理车抵贷业务,但实际操作中却转为融资租赁,这涉嫌虚假宣传。
同时,在签订合同时,如果未告知消费者合同性质并向其阐明融资租赁风险,利用消费者未仔细确认合同细节的漏洞诱骗其签订融资租赁合同,这种行为可能涉嫌欺诈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:“一方以欺诈手段,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,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。”
因此,消费者在受到欺诈的情况下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,有权请求撤销。
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,应当充分了解合同内容,了解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。
面对这种车贷变融资租赁的乱象,消费者应保持警惕。
只能说:社会套路太深,车抵贷变成了租自己的车,防不胜防!
面对这些坑人的车贷陷阱,我们得狠狠反击,不能让他们得逞!
记住,签字前得瞪大眼睛看清楚,别被那些花言巧语给蒙蔽了。别信那些诱人的广告,别因为急用钱就乱了阵脚,选择贷款机构得擦亮眼睛,找那些正规、有口碑的。
要是真不幸中招了,别怂,拿起法律武器,狠狠反击!